在《約翰福音》中,一群法利賽人帶著行淫被抓獲的婦人來找耶穌處置,耶穌回答說,你們中間誰沒罪就可把他打死。結果這些法利賽人自我省察下,紛紛離開了。
而在一個基督徒群里,有弟兄問大家,假如這件事發生在中國教會,尤其是某個激進宗派時會如何?結果大多數肢體都認為,婦人肯定會被打死,因為自以為義的人太多了。他們為了表明自己圣潔,肯定會動手砸死婦人,甚至會覺得這是“替神行道”。
盡管這種言論比較偏頗——因為不少基督徒還是懂得省察的,而且耶穌洞察人心,自然不會把婦人交在極端的人手里,因此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。
但這反映了當前很多肢體對教會的觀感,即自以為義、思想極端、不思悔改、缺乏愛心的信徒越來越多。
自以為義信徒的出現,與極端神學的泛濫有著密切關系。
比如對于雙重預定論就存在極端化的理解,認為只要得到神的揀選就必然得救,即使犯罪也不會失去救恩,得救的基督徒都是圣潔。
更可怕的是,有些極端信徒甚至認為自己沒有罪,從未做過認罪悔改,就像與稅吏一起祈禱的法利賽人一樣(參:路18:10-14)。
而且這種理念,還發展出了基督徒沒有必要行善等等的道德無用論。其實這是對預定論的錯誤解讀,一個蒙主喜悅的基督徒,并不是僅以上天國為滿足,乃是效法基督,活出耶穌的生命。很難想象一位言行舉止與神的教導相悖的信徒能夠上天國。
自以為義還會讓我們陷入驕傲當中,失去了對他人的愛。
在他們眼里,自己是蒙揀選的,擁有天國王子的尊貴,而其他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信徒是不屬靈的,非信徒是可憎的。在這種理念的作用下,他們自然就失去了對他人的愛。
比如有個堂會,雖然講道水平不錯,但信徒卻一直流失。原來他們自以為神學上絕對正確,行為上完全圣潔,動不動就論斷、指責“跌倒”的肢體,讓不少人受到傷害,只好選擇了離開這個缺乏愛心的教會。
而對于道德上有瑕疵的信徒,他們更是不余遺力地論斷、攻擊。就像有位姐妹忍受不了家暴而離婚,但卻被視為極大的罪惡,遭到了很多肢體的攻擊。本來她就陷入到痛苦中,希望得到教會的愛,沒想到卻加重了她的精神負擔。
而筆者也曾聽說,某個知名教會的姐妹,因為忍受不了肢體的論斷而選擇自殺的事。
因此,有些信徒認為,假如行淫婦人的場景發生在中國的某些教會,這個婦人肯定沒命了。
因為自以為義的信徒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圣潔了,不懂得反思,加上對“罪人”缺乏愛,做出這種舉動的可能性很大。
我們常認為法利賽人是一群死守律法、缺乏愛心的宗教極端分子。但從行淫婦人的事件看,他們還是懂得反思的,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的罪。而當前教會中,卻有些信徒并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,總是覺得自己無比圣潔。
耶穌說:“我告訴你們,你們的義,若不勝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,斷不能進天國。(太5:20)”
很顯然基督徒必須摒棄法利賽人的種種問題,才能真正成圣。希望有些信徒能夠多反思自我,經常悔改,成為謙卑的基督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