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暮春的上午,我沿著運河邊的小路散步。我想繞過前邊的那道石橋,去一個村莊里看望朋友。
天空忽然下起雨來。雨點很密,不僅打濕了我的衣服,而且小路眼看著濕滑起來,無法再往前走。
小路的旁邊有一個果園,果園里有一間小房子。沒有辦法,我趕緊走進果園,來到那個小房子面前。
這是一個盛放農具的小房子,沒有人居住,房門有一把鐵鎖鎖著。但這已經足夠了,我在屋檐下足以遮風擋雨了。
果園里非常安靜,遠遠近近傳來沙沙沙的雨聲。透過雨霧,偶爾傳來幾聲野鴿子的啼鳴。
房子前面有幾株海棠樹,茂密的葉子上沾滿了晶亮的雨滴。當樹葉上的雨滴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,便吧嗒一聲跌落下來。
雨點把樹的枝葉洗得干干凈凈,閃爍著明亮的光影。我的思緒也仿佛被雨水洗凈,感到愉悅清爽。
那一天,突如其來的的雨水改變了我的計劃,錯失了和朋友的約會,卻趕上一場和春雨的約會。在春雨中的果園里,靜謐的景物讓我心醉,感受到至高者那測不透的愛。
在旅途中,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----前行的道路受到阻礙,我們無法按照自己的計劃抵達目的地。當我們不得不停下來的時候,也許會看到在別處看不到的東西。
多年前的一天傍晚,我乘一輛破舊的公共汽車去一個城市。按照計劃,我能趕上當地朋友為我預備的晚飯。然而沒想到,那輛車氣喘吁吁,開得極其緩慢。車上的乘客沒有人擔心這輛車的狀況,一個個在各自的座位上昏昏欲睡。
剛剛爬上一道坡,那輛車終于停下來,再也發動不著了。死氣沉沉的車廂里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,大家開始彼此問詢,不知道怎么辦才好。
后來,司機讓所有的乘客都下車,說是等他弄好了以后再上車。乘客們都三三兩兩地下了車,站在路旁說話。有兩個陌生旅客忽然熱情地握起手來,原來他們是從未見過面的親戚。
但司機鼓搗半天,車也沒有發動起來。他使出最后一招,讓大家都在汽車后面推,否則大家就要荒郊野外過夜了。
沒有辦法,乘客們都在公共汽車后面,喊著號子,齊心協力地推了起來。隨著乘客們呼哧呼哧的喘息聲,汽車在馬路上緩緩前行,越來越快,發動機終于轟鳴起來。
那一次,我雖然沒有趕上朋友們的晚宴,但卻明白了一個道理。當人們陷入困境的時候,更容易彼此關愛,產生積極的力量。而一帆風順的時候,便會各揣心思,變得冷漠麻木。
有一個真實的故事。一個將軍帶領部隊向前行進,因為道路遭到破壞,不得不滯留在一個城市。這個將軍非常憂悶,便在街巷里隨處走走。百無聊賴的時候,忽然聽到一陣叮叮咚咚的琴聲。
他循著琴聲走過去,走進一個潔凈優雅的建筑里。原來這里是一座教堂,唱詩班正在這里排練。
將軍靜靜地站在那里,認真地聽著。闖蕩南北,他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圣潔的歌聲。他的心被深深打動了。他明白了在地上的爭戰之外,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。就在這短暫的滯留期間,他找到了一個更高的人生目標。
在這個世界上,人人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動,但個人的意愿常常會遭到攔阻。當一個人的意愿遭遇挫折的時候,上帝也許會讓他有更深邃的看見。
1900多年前,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說:“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里去,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,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樣,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。”(羅1:13)
保羅急于去羅馬,在那里傳揚福音,沒想到卻遭到上帝的攔阻。這樣攔阻的結果,便是讓保羅坐下來,依靠圣靈的默示,寫下流傳千古的《羅馬書》。在這部重要書信中,保羅闡明了因信稱義的要義。《羅馬書》被列在新約十三卷保羅書信之首,對基督信仰的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如果沒有上帝對保羅的攔阻,我們今天還能讀到《羅馬書》嗎?
“耶和華說:‘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,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。天怎樣高過地,照樣,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,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。’”(賽55:8-9)
當人生道路遭遇攔阻的時候,不要忘了舉目仰望,領受那來自天上的異象和指引。
贊助商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