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.蒙恩的途徑--學習感恩(15-19節)
當這十個大麻風病人都得到了醫治之后,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回來向主感恩,這讓主覺得非常傷心。于是,主耶穌連著有三句反問的話"潔凈了的不是十個人嗎?那九個在哪里呢?除了這外族人,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"?
緊接著,主就對他說:"你的信救了你了"。
這個撒瑪利亞人,不是剛才就已經完全康復了嗎?怎么現在主耶穌又對他說:"你的信救了你了"呢?很明顯,現在他得到的是一份'屬靈的恩典'。
剛才他的身體得到了醫治,那是'屬地的恩典'。'屬地的恩典'還都是小的,就是那九個不回來感恩的人,也都得到了。'屬地的恩典'是短暫的,是在地上得到的好處。大麻風得到了醫治,確實肉身這方面的痛苦一下子就沒有了,但是,如果不接受主耶穌的救恩,將來地獄中更大的苦,還是免不了要受。大麻風雖然得了醫治,暫時不會因麻風病而死了,但是,七十歲、八十歲之后呢?還是免不了得有一死。
'屬靈的恩典'才是真實寶貴的恩典,是可以存到永遠的恩典。在這個故事中,只有這個撒瑪利亞人得到了,那九個人都沒有得到。
這個故事里,帶給了我們一項寶貴的屬靈原則--越感恩就會越蒙恩。我們要常常感恩,但是要避免有口無心的口頭語式的感恩。
有的人或許會這樣想:"神讓人感謝他,這豈不就成了神的愛也不是完全無條件給人的,還是多多少少希望從我們身上得到一點回報的。"
首先,我們想一想'得到恩典的人,向施予他恩典的人表示感謝'是不是應該的?我們且不說,施予恩典的人是否希望你的感謝。我們只說得到恩典的人是否應該感謝。如果應該,那么,神這樣教導我們,就是希望我們能做個正確的人,有何不可呢?就如保羅教導他牧養的教會"要供養傳道人的需要"。那些教會中的人不應該馬上想到,是不是保羅想向他們伸手要錢了。或許當時這樣想的人還真有,不過,這只能說是那人的不對,因為保羅如此教導,是希望弟兄姊妹做一個對的人,好成為蒙神祝福的人,而不是為他自己說的。就算保羅接受他們的供給,那也是應該的。同樣,神告訴我們,得到恩典之后,向別人感謝這也是應該的。但是,對于領受神的恩典卻不感謝神的人,神仍然繼續給了他們一些基本的恩典。那九個不回來感謝耶穌的人,主耶穌仍然將健康賜給了他們,并沒有說'你們這九個人沒有良心,我就讓你們重新患上大麻風病'。
其次,凡事謝恩,是我們信心的體現,可以羞辱仇敵。人往往都是在得到好處時,容易感恩。但是,若是面臨患難、疾病、危險等難處時,仍能感恩,就不容易了,這是信心的體現,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。
【約1:16】從他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,而且恩上加恩。
"恩上加恩",說明恩典可以一直加增,何等有福!但是,一談到'恩典'加增,我不希望弟兄姊妹馬上聯想到的是財富加增、地位高升、飛黃騰達、大富大貴、身強體壯……。這些都是老百姓日常最愛談到的好處。當然,這些也是恩典,但是在神看來,這些都是極小的恩典。如果神給了,我們也感謝神,并且要善用神給的這些恩賜。如果神沒給,我們也感謝神,不影響我們領受更寶貴的屬天的恩典。
1.兩種恩典:
回到故事里,我們看到那十個大麻風病人,被分成了九個人和一個人。
那九個大麻風病人得到恩典了嗎?肯定得到了,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恩典的話,就會仍在野地里忍受疾病折磨了。這個恩典是屬地的恩典,如果不和另外那個撒瑪利亞人后來另得到的恩典相比的話。這九個人得到的恩典,確實已經是非常寶貴、非常令人羨慕啦。但是,若比起后面的那個人的恩典,這九個人得到的就算不得什么了。
那個人回來到耶穌面前感謝他,主耶穌接著又對他說:"你的信救了你了"。這就是'屬天的恩典',也是更寶貴的恩典,這也是主耶穌到世上來真正要賜給人類的恩典。
屬地的恩典是肉眼可見的,可以不需要信心。但是,屬天的恩典,必須是需要憑信心領受的。主耶穌醫治了這十個大麻風病人,這一結果病人自己能看見,周圍的眾人也能看見。所以,主讓他們給祭司"察看"嘛。但是,主耶穌最后賜給那個撒瑪利亞人的屬靈的恩典,好像就是張空頭支票。耶穌說完之后,肉眼看不見任何實際的好處。他回去之后,就算又見到了他曾經那九位難兄難弟的話,那九個人也不會羨慕他得到的這個'好處',周圍眾人也沒有人知道他得了這個屬靈的恩典。所以,對于今天這個不信的世代,很多人也并不羨慕這種屬靈的恩典,他們寧可追求屬地的恩典,要看得見的好處。其實,可以說那九個人的好處加在一起,也遠遠比不上這位撒瑪利亞人得到的這個看不見的好處。因為屬天的恩典,是需要在永恒里才能清楚顯明的。
A.屬地的恩典:
【太5:45】 這樣,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。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,也照歹人,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。
屬地的恩典,是上帝給人類的一種普遍性的恩典,既包括基督徒也包括非基督徒,只要他生之為人,就可以得到神賜給人類的這份禮物。
有的人或許認為,就算上帝將普遍的恩典賜給所有的人,但是至少也應該給他的兒女,要明顯多一份屬地的恩典吧。比如,世人如果新生兒先天殘疾的概率是1/20的話,那咱們基督徒就應該1/40、1/80.如果世人平均月收入是1000元,那咱們基督徒就應該平均1500、2000元,如果世人平均壽數是70~80歲,那咱們基督徒就應該平均100~120歲。……。這樣才能體現上帝給咱多一份愛嘛。
或許我們都希望如此,但神卻沒有這樣定規。神沒有說'我讓日頭多照一點好人,少照一點惡人,多降一點雨給義人,少降一點雨給惡人'。世界上最富的人,可能是基督徒。世界上最窮的人,可能也是基督徒。從表面上看,基督徒與非信徒相比,并沒有在肉身上,看的有什么明顯的好處。甚至有的時候,可能基督徒比世人還多一份管教與試煉。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,但是他們所受的苦,并不比列國少。但是,我們自己知道,神會在暗中處處幫助我們、保守我們、賜福我們,神跡奇事常伴隨我們。
B.屬靈的恩典:
【弗1:6】 這恩典是他在愛子里所賜給我們的。
但是,屬靈的恩典,就不是賜給所有的人了。要想得到屬靈恩典,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在愛子里。因為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,是他在愛子里要賜給我們的。屬靈的恩典,不象是屬地恩典那樣直觀。可能得了許多屬靈恩典的弟兄姊妹,在地上的時候,并不被人羨慕。但是,將來到了天上,就可以人人知曉、令人羨慕了。
2.承恩心態:
基督徒要承認一切都是神的恩典,對于那些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,我們也要謝恩。比如,天天能吃上飯,我們就要感謝神,【林前10:30】我若謝恩而吃,……。有人或許認為,這有什么可感謝的?外邦人不感謝神,不也是照樣吃得飽飽的嗎。但是,我們要承認,能吃到飯就是神的恩典,借著感謝說明我們相信這確實是神的恩典。我們早晨醒來,發現神讓我們今天還活著,又賜給了我們嶄新的一天,我們就當感恩。晚上為一天平安的渡過要感恩,等等。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,我們都要感恩,而且不要讓我們的感恩,成為形式化的東西,要保持每一次的感恩是新鮮的。
這十個被醫治的大麻風病人中,為什么只有一位外族的撒瑪利亞人回來感恩,而那九個猶太人齊刷刷的不來感恩呢?我想這里面也有心態的問題。猶太人向來就有一種強烈的優越感,認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后裔,血統純正。認為自己應該得到神的恩典,因為他們覺得應該,所以,就會失去感恩的心。而且這種心理,還常會導致因為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而埋怨神。
我常常發現外邦人比基督徒在得到恩典時,反倒更容易感恩,因為基督徒常常生活在一個相愛的環境里,對接受愛,覺得習以為常了,理所當然了。
在一間教會里,有一位殘疾的肢體。該教會的個別弟兄姊妹對他在糧食、衣服、勞動、錢物上,長期都給予了他很多的幫助。多年之后,在幫助他的肢體中,有的弟兄姊妹去世了,也有的搬家走了,不能再繼續幫助他了。而其他弟兄姊妹或許沒有這樣的愛心,也或許沒有這方面負擔,以至于這位肢體得不到象過去那樣的幫助了。他就說了一些批評現在弟兄姊妹沒有愛心的話。我想,這樣批評的話從他本人口里說出來是不恰當的。他應該為過去得到過的恩典感恩。而不應該通過前后比較,覺得自己現在得到的愛減少了,就說出批評的話。從弟兄姊妹那一邊說,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是應該的;但是從接收者的一邊說,要認為自己是不配的。別人幫助,感謝神。別人不幫助,也感謝神。如果實在缺乏,神是知道的,單單向神禱告就可以了。
3.凡事謝恩:
【帖前5:18】 凡事謝恩。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
這九個大麻風病人,得到了那么明顯、那么巨大的恩典之后,為什么不回來感謝耶穌呢?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,替他們考慮一下:
其中或許有一位已經生大麻風十多年了,當初他得麻風病的時候,父母親已經年紀老邁,這么多年自己被趕到野外,不能在二老膝前盡孝。如今自己的病好了,他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去盡孝,何錯之有?
或許又有一位得病之前,剛生了兒子,對寶貝兒子天天又親又抱,后來突然得了麻風病,不得不含淚離開所疼愛的妻子、兒子。算下來,如今兒子恐怕已經上了小學了,他一定也是不想耽擱一秒鐘,想要與家人團聚,我們能忍心譴責他嗎?
這些患了大麻風病,而被迫遠離親人的感受,雖然我們自己沒有切身體會,但是,我們想一想都會心如刀絞。我想,這九個人每一個人都有類似的感情、類似的故事。
如果主耶穌醫治他們的方法,與以前醫治另一位大麻風病人一樣的話。也就是說,直接在眼前就醫治了。那么,他們當時一定會向主耶穌表示感謝,然后再回家與親人團聚。可是,主耶穌偏偏是用了另一種方法,讓他們的感恩,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,這才真是考驗他們感恩的態度如何呢。
主耶穌這次醫治他們的地點是在加利利與撒瑪利亞的中間,而他們給祭司查看的地點是在耶路撒冷,這其間的距離有八、九十公里遠。在沒有汽車的年代里,如果他們要返回了感謝耶穌,這么遠的路,完全要靠兩只腳走回來,再加上他們離家多年,又有如此強烈的親情在牽掛。我不知道如果是換作我們的話,我們會是這九位呢,還是那一位呢?
TAG:醫治
贊助商鏈接